今年包括少许有声书和适量鸡汤,简化了分类。

不是故事

日本新中产阶级 上世纪50年代末出版,时隔几十年续了一章,又时隔十几年更新了后记,读着有强烈既视感,附录田野研究报告也很好看。不知道为啥评分挺低的,goodreads说是dry research,豆瓣说是缺乏实际透彻的分析,恶政隐……还有这等好事?

自《日本新中产阶级》第一版出版以来,来自东京不同郊区的人都问我,研究的是否是他们的社区。

Indelible City 很沉重,原来港府不对人民负责是传统,寿终正寝再实际执行也是传统。

Now we all were Kings of Kowloon

博物馆窜行记 内容很实在的艺术史,读完在google maps加了不少图钉。

我的二本学生 浮夸的微博文风,仔细看发现是一些活生生的人,高考中产?

中年之路:人格的第二次成型 奇怪,以前没看过类似总结……后面的诗歌散文怎么回事?

Narrative Economics SNR比较低,讲了不少故事,后来自己也说大篇幅引用。

Dialogue: The Art of Verbal Action for Page, Stage, and Screen 作者本人做narrator,还有其他人参与配音,前40%大部分在故事和其他写作理论书里读过——想起读芥川的感觉,也可能是后人借鉴和致敬太多。后面的故事情节分析好棒好黑暗,最后还有个checklist,不过有声书没法划线。

Secondhand 原来日本才浪费,用不旧就丢去其他东南亚国家。中国制造和沃尔玛低价共同拉低了价格和质量,新衣服洗几次就坏,基本上是快消。因为中国二手太容易坏,二手买家吃过亏后就倾向于其他国家来的二手产品,喜欢能用得久的好品牌。最后也比较黑暗,告诉读者想知道自己东西有人能用上是人之常情,但最后结果可能是捐赠处卖给二手处理商,处理商再层层卖出去。

Pirate Enlightment 中世纪海盗王国,对外形象要残暴,但是内部因为随时能造反,所以必须很民主。

The utopia of rules 批判了一番美国制度化官僚思维,穷人深受其害。美国人建立了WTO、IMF和世界银行,英国人自诩官僚但是只会入侵和做生意,从没想过把世界管起来。

It becomes ugly and inaccurate because our thoughts are foolish, but the slovenliness of our language makes it easier for us to have foolish thoughts.

Poverty, by America 听着像是在唤醒良知(policies that foster good will),但没良知怎么唤醒?

邓小平时代 十年前买了实体书,今年才听,信息量很大,听了很久。21章结尾和英文版、港中大版稍微有点不一样,但无伤大雅。这本书出版时候,开头还可以列被采访者人名,到Indelible City就必须隐藏重措辞保护被采访者了。

Saving Normal DSM5即开药指南,上世纪煞有介事流行多重人格,现在流行ADHD、自闭、双相……所谓high flier就是用最短时间给最多人开出最多精神病药物的医生。

Why Greatness Cannot Be Planned: The Myth of the Objective 小册子,内容还不错,读翻译版,本来寻思这书不咋会删节,看英文也学不到什么新词汇……结果只对了后一半,翻译实在是一言难尽,比删节还难受。

这些道理不符合普通人升职加薪的攻略,也与很多后发进取的国家发展经验相悖。这些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常讲目标、谈规划,确实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后发优势使它们不用踩踏脚石就知道飞机、微波炉和计算机是怎么回事儿,它们便可以确立明确的目标。这样的发展方式速度虽快,但是也在无形中限制了它们——它们不太擅长寻找踏脚石。

Your brain at work 科学鸡汤,有意识地注意到自己习惯和思维方式并用语言精确描述出来,能帮助一个人好好做完事情。其他鸡汤都比较老生常谈,一件件做,把一件事分成多个进度,专注于结果而不是好奇心。另外书中提到了status relateness autonomy fairness certainty,这5个,你工作中有几个?

Bullshit jobs 和上面5个角度很相关,pure powerplay真是准确形容。很多坐班中下层白领感觉工作毫无自主权也感受不到意义,看到蓝领会嫉妒他们工作有意义,觉得不公平。

零售的哲学 即使一线便利店员工都是小时工(而非永久雇佣),给员工一点autonomy,让他们参与订货和观察客户发现需求也是双赢。

Atomic habits 鸡汤又一本,别人写的浓缩版

Socrates Method: practitioner handbook 带读者一起看柏拉图对话录,精髓(?)在于让人自相矛盾,自己不需要发表观点,只要沿着逻辑问就行,但这个精髓已经比较熟悉,不值6小时。

Staff Engineer: Leadership Beyond the Management Track

The song of the cell

It has evolved language, organization, memory, architecture, subcultures, and self-recognition. A new metaphor comes to mind. Perhaps we might think of it as a cellular civilization.

爱与依恋的力量 看标题差点错过依恋理论和这位学者,像是一本传记,他研究生里有两位非常有名的学生。原来20世纪早期左右婴儿都是隔离的吗,怪不得会二战。

原始饮食 不看英文书名差点错过,很多饮食科普,还可以在生活中对上号,但到年底又想不起来什么不该吃,只记得一定要注意饮食……海鲜,蔬菜,优质蛋白质和脂肪,益生菌,大概这么些,细嚼慢咽。

焦虑症与恐惧症手册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这么高,前面好多重复内容,后面看起来像是参考书,内容本身倒是还不错。

高薪城市 学术界作者,有自己研究的乘数效应和各种连锁反应,也有很多类似文献综述,其中乘数效应一个推论是,给高技能人才签证和创造就业并不矛盾。编辑有点不上心,重复内容好多。

杉本博司摄影随笔三册 原来昭和天皇小时候去过一战后的欧洲……墨索里尼给mi5打工,金将军去过瑞士,天皇好像也不是很值得惊诧。这三册真的相当随笔,比本篇还随笔。

动物精神: spiritus animalis比较难翻译,内容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狂野。和去年读的非理性繁荣主题相似,话题更广泛,出版也更晚些,把当今尚不属于经济学的其他学科纳入考虑,用历史和故事解释一些现象。因为不能量化,有些“主流”经济学家反对纳入,但我寻思一些基本假设也没量化、还经不起事实考验……

我们希望,对读者而言上面的论述并没有涉及什么新东西。实际上,我们认为,它确实和许多著名学者在研究美国黑人时得出的主要结论相一致。这些学者包括伊莱贾·安德森、杜波依斯、威廉·亨利·盖茨、格伦·劳里、李·雷恩沃特、威廉·朱利叶斯·威尔逊以及其他很多人。我们还可以从他们每人的著作中找到那些可以总结我们所说内容的段落。我们还可以找到类似的故事,尽管故事背景可能不同。我们还可以描写黑人女性的行为,而不仅仅是黑人男性。我们还可以着重讨论人们无法获得成功(如学习成绩差、加入犯罪团伙、酗酒和吸毒成瘾以及早孕等)的各种原因。其实,我们描述的情况非常普遍,足以巨细靡遗地反映没有进入中产阶级或劳工阶层的美国黑人的生活。

Smart Brevity 如何在工作和新闻中赢得注意力。经过现代互联网驯化,人类注意力持续时间按秒计,一句话(teaser/lede)写得好可以争取到多几秒,这样几秒几秒下来,一条推长度的内容别人就能读完,有了他们注意力,很多事才能做。

“I didn’t have time to write you a short letter, so I wrote you a long one.”

The Effective Manager 本书定义下一线管理者的责任是产出和留人,事情是做不完的,要量化和排优先级,招人和培训都特别贵,所以得留。号称用了25年数据,而非用故事讲故事,实际看下来确实如此,有非常多能和现实对应上的细节,”direct reports”和其他称呼的dehumanization问题,1on1时话题排序以防agenda fascism,除了coaster所有人都很容易找到熟悉的工作分派出去一起成长,等等等等。

加缪笔记 很多条好抽象,不抽象的都能想到具体案例。

Stop Reading the News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uck 内容正好也是最近在想和实践的一些原则:人要有自知之明,时间有限,所以注意力也有限,每天有多少注意力本该花在更该花的地方呢?

The Art of the Good LifeThe Art of Thinking Clearly 同作者鸡汤三连,这两本不如上一本贴近生活,但也值得打发时间一读。

A reader on reading 作者写了好多我想写而写不出的东西!在众多quotes中这段最有书名应有之义,得闲还想重读一遍。

I am tempted to say that perhaps this is all that literature really does. I am tempted to say that every book that allows a reader to engage with it asks a moral question. Or rather: that if a reader is able to delve beyond the surface of a given text, such a reader can bring back from its depths a moral question, even if that question has not been put by the writer in so many words, but its implicit presence elicits nevertheless a bare emotion from the reader, a foreboding or simply a memory of something we knew, long ago. Through this alchemy, every literary text becomes, in some sense, metaphoric.

BEAMS AT HOME 理想之家 BEAMS设计师采访合辑,家装相册。看了大概一半,很多人共同答案是喜欢沙发,多接触新东西,不怎么收拾。

故事

死屋手记 和Yes Minister类似,像是生活来源于艺术,这本开头让人想起了工作,第二卷开头很是意识流。

海边的卡夫卡 理解这个设定不代表要喜欢它对吧?书里有不少莫名其妙的隐喻,只对图书馆比较满意,还有个隐喻算是读后感:神社附近的女角色,读了点哲学就开始凭本事赚钱,像是作者在说自己和这本书。

Pachinko narrator听起来像是英语日语韩语都会,译本里日语韩语不是太多,但读着挺有味道,换角色和场景时候也会因地制宜改变声调和节奏,对着繁中译本听了1/3就改成看了,有点可惜。

Project Hail Mary 假设和验证情节让我想起长夜余火,科幻版写作废料再利用,让设定细节更经得起推敲,也让读者每次都更容易回到这个世界里。在有温度记录以来最热的夏天读到书中某个情节感觉很奇妙……

地狱变 芥川龙之介短篇合集,其中同名短篇叫地狱变,还有不少其他作品。妙啊,在后来小说电影里都能看到痕迹。

A Gentleman in Moscow 这本一边听有声书,一边看简体中文版。感觉是很难翻译,章节名和很多用词几乎没法翻,简体中文版翻译忠于原文、通顺而地道,还能做到删减这么少,不容易。

Rules of Civility 本来挺沉重一结尾,附录是要笑死我……

The Personal Librarian Epilogue和Historical Note好听,如此dramatic居然是基于真实故事。

Agent M 叙事比较奇怪,像是作者在破案、找agent身份,只有开头和结尾读起来比较有意思,中间缺了很多classified documents没跟上。开头提到墨索里尼小时候还从mi5赚过零花钱,一周100胖,维稳,让left wing不上街。

The Pigeon Tunnel 间谍回忆录

These are true stories told from memory—to which you are entitled to ask, what is truth, and what is memory to a creative writer in what we may delicately call the evening of his life? To the lawyer, truth is facts unadorned. Whether such facts are ever findable is another matter. To the creative writer, fact is raw material, not his taskmaster but his instrument, and his job is to make it sing. Real truth lies, if anywhere, not in facts, but in nuance.

心有邻兮 成人童话……看豆瓣上有人特别差评,说前作脱线森林好看很多,于是也看了前作,不是同一类。

Down and Out in Paris and London 奥威尔的低端人口自传,有些温暖人心,有些又很黑暗真实

Poverty frees them from ordinary standards of behaviour, just as money frees people from work.

起点和晋江故事

武道宗师 热血少年漫,白得一点都不像作者。那个存在感很低的我在哪见过?

大奉打更人 久违一本能开后宫,感觉好多年都没看到脖子以下了。破案手法有点福尔摩斯,读者和作者掌握的线索不一样,文抄大部分时候还比较应景。不知道是什么辅助写作工具没用好,到后一半就烈火烹油烈火烹油烈火烹油烈火烹油烈火烹油烈火烹油……

第一序列夜的命名术 作者一贯的王五画风上加了些隐喻和刀法,剧情有承接(但不影响阅读),起点上还有精修笔记,作者承认写不满300万字才把持得住各位角色。

我能看见状态栏 前面非常不错,最后一章感觉有些用力过猛,但想想视角又觉得也可以。

谍影风云 好像原先叫民国谍影,白开水语言,语言不算太白,结局非常突兀,像是喝了茶。

篡清 2008年全本的书就是不大一样,可以直白地称呼近现代人物,还可以cue其他作者金手指乱开,自己写阳谋大势

让老百姓占点便宜咱们就会死

小阁老 好好的爽文为什么要用党八股凑字数…… 中间有段八股写了三个版本还不错。

天才基本法 非常好看的晋江文,番外好甜。

犯罪心理 非常好看的晋江文,番外好甜。(手打,同一个作者)

借剑 作者自称写书是完全为了自己、设定也并不新奇,但打架和升级描写兼顾细腻和玄幻,各个副本设定都颇有深意。

不知道说啥的两本: 伦敦最后一家书店 香水

没能看完

Mantel Pieces,借了audiobook,太有文化,后面没听懂提前还书

Aftermath 开头好生暴力,然后是文艺青年开启SCP之旅,熟悉的protocol……但是没看下去,看了2章及时止损,文艺青年模式太多,有代沟,法医题材对我也不新颖

为美好的世界献上祝福 太白了没能看下去……